劃重點|2021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情況發布會答記者問要點
◆ 今年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累計增量是17.74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3.13萬億元,但是比2019年的同期是多3.12萬億元。6月末,社會融資規模余額的增速是11%,與上月末基本持平。總體來看,金融對實體經濟的資金支持與經濟發展是相適應的。
◆ 社融結構方面的分化對總量感受產生了一些影響:
●少增或多減方面,一是影子銀行壓降使表外融資減少較多。上半年,委托貸款、信托貸款和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三項表外融資凈減少了8436億元,同比多減8699億元。二是去年為對沖新冠疫情對經濟的沖擊,政府債券和企業債券發行量較大,今年恢復常態化增長,所以有個高基數對比。
●多增方面,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和股票融資有所增加。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比上年同期多增了6135億元;非金融企業的股票融資是4955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494億元。
◆ 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增加了12.76萬億元,同比多增6677億元,6月末,人民幣貸款的增速是12.3%,比上月末高0.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了0.9個百分點,在上年高基數的情況下保持平穩增長。今年的信貸投放堅持服務實體經濟導向,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要點④
●一是小微企業融資“量增、面擴、價降”。6月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是17.7萬億元,同比增長31%;支持小微經營主體3830萬戶,同比增長29.2%。5月份新發放的單戶授信1000萬以下的小微企業的貸款利率是4.93%,和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3個百分點。
●二是兩項直達貨幣政策工具效果顯著。2020年至2021年5月,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共對10.9萬億元貸款本息實施延期,累計發放普惠小微信用貸款6.3萬億元。
●三是重點行業企業支持力度持續加大。截至5月末,全國共建立包含38.3萬家企業的重點企業庫,金融機構已向18萬家企業發放貸款7萬億元,帶動就業將近3000萬人。
●減費讓利方面,今年以來,人民銀行持續釋放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紅利;優化存款利率監管,降低銀行負債成本;推出銀行賬戶服務、人民幣結算、電子銀行、銀行卡刷卡、支付賬戶服務等5方面12項降費措施,配合銀保監會降低自動取款機跨行取現手續費。全部降費措施實施后預計每年減少手續費支出約240億元,其中惠及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超160億元。前6個月,企業貸款合同平均利率為4.41%,同比下降0.28個百分點。
◆ 穩健的貨幣政策取得了積極效果:
◆ 去年應對疫情期間,我們堅持實施正常貨幣政策,2020年5月之后力度就逐漸轉為常態,今年上半年已經基本回到疫情前的常態,在全球宏觀政策中保持著領先態勢。
◆ 近年來,人民銀行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健全金融精準扶貧政策體系和組織體系,動員金融系統不斷加大對貧困地區支持力度。脫貧攻堅戰以來,扶貧小額信貸累計發放7100多億元,扶貧再貸款累計發放6688億元,金融精準扶貧貸款發放9.2萬億元,有力支持了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
◆ 今年以來,人民銀行出臺多項政策措施,扎實做好金融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相關工作:
●一是做好頂層設計。6月,牽頭印發了《關于金融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意見》,對金融幫扶政策調整優化;出臺了《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考核評估辦法》,強化考核激勵作用,引導更多金融資源投入“三農”領域。截至6月末,全國涉農貸款余額41.66萬億元,同比增長10.1%。
●二是發揮貨幣政策工具引導作用。人民銀行專門印發通知,繼續發揮再貸款激勵引導作用,明確以前發放的扶貧再貸款可按規定展期,同時運用支農支小再貸款等工具,引導金融機構擴大對鄉村振興的信貸投放。
●三是加大對重點領域支持力度。5月份,人民銀行牽頭印發意見,指導金融機構做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金融服務,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 下一步,人民銀行將推動已出臺的措施落地落實,聚焦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等重點地區,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做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金融服務工作,強化對糧食安全、種業發展等領域的金融支持,做好風險防范,努力形成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長效機制。
●一方面,這是在去年低基數基礎上的高讀數,對此可以用去年、今年和明年連續三年的整體視角來觀察PPI的變化。
●另一方面,歷史上PPI指標本身波動就相對較大,在數月內階段性的下探或者沖高的現象也并不少見??傮w看,我國PPI走高是階段性的,今年二三季度可能維持相對高位,隨著基數效應逐步消退和全球供給恢復帶來的輸入性影響減弱,PPI有望在今年4季度和明年趨于回落。
◆ 2020年以來,我國始終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取向,實施穩健貨幣政策,既有力支持實體經濟,又不搞大水漫灌,同時根據國內疫情防控和經濟金融形勢,把握好政策力度和節奏。去年2月-4月,由于疫情對國內經濟沖擊較為嚴重,貨幣政策應對力度是比較大的。去年5月以后,貨幣政策力度就逐漸轉為常態,今年上半年,已經基本回到疫情前的常態,在全球宏觀政策中保持領先態勢。
◆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各個經濟體之間的經濟和金融相互影響,但由于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存在著時間差,因此美國貨幣政策和中國貨幣政策有不同的操作,也是很正常的。當前,我國經濟穩中向好,穩健貨幣政策取向沒有改變,此次降準主要是為了優化金融機構的資金結構、提升金融服務能力、更好支持實體經濟。
◆ 近年來,我國的消費貸款增長平穩,與居民消費增長趨勢基本一致。6月末,人民幣個人消費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3%。其中,短期消費貸款增長11.1%,中長期消費貸款增長13.4%。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費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人民銀行將積極引導商業銀行審慎、規范開展消費金融業務,加強消費貸款用途管理,發揮好消費金融在支持居民消費升級和促進雙循環中的積極作用。
◆ 碳減排支持工具是直達實體經濟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通過向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提供低成本資金,支持金融機構為具有顯著碳減排效應的重點項目提供優惠利率融資。
◆ 碳減排支持工具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政策宣示效應,引導金融機構和企業更好認識綠色轉型的重要意義,也向公眾倡導綠色低碳生活、循環經濟理念,鼓勵社會投融資向綠色低碳領域傾斜,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